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 本站首页 > 学院动态 正文

走在从容与忐忑间--代先祥师德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发布日期:2014-06-19 点击次数: 来源: 作者:

    讲述娓娓道来,故事信手拈来,笑声不禁而来,年轻的思政课教师代先祥让学生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他黑瘦高的形体“品相”,还有风趣健谈的教学“品相”。而在这些个性化的外观之下,80后的他却有着少为人知的丰富“内涵”。每一次走进教室的从容自若,每一次甩开讲稿的谈笑风生,背后都是“谁解其中味”的忐忑不安和小心翼翼。这如临大敌一般的惶恐和谨慎,都源自于一颗敬畏的心,对方寸讲台的敬畏。

    康德说过,有两样东西越思考,越感到神奇,也越充满敬畏,这便是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被誉为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担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面对如此崇高的职业,教师不能没有敬畏之心。

    从教五年,代先祥在教学中始终“怕”字当头。因为“怕”,他在电脑前敲下了20万字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和33万字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案,而且每学期都会根据授课内容的调整反复修改完善。有时候,可能为取舍某一段材料,寻找某一个合适的词,他都会琢磨很长的时间。在他看来,说服别人首先就要说服自己。备课就是一个从否定到肯定再到否定和最终肯定的一个痛苦又充实的扬弃过程。电脑硬盘里的“教学资料”文件夹清晰地记录了他的讲稿修改痕迹。从2009年的初为人师开始,10个学期的备课稿保存完整。鼠标置放处,文件显示的是233.93M的容量以及无法显示的时间和既无法显示也无法计量的精力投入。这一页页的内容,代先祥都要求自己熟练于心,尽量达到脱稿的程度。他觉得,教师如果一直对着稿子就等于作茧自缚,无法观察到学生的反应。更重要的是,老师对着稿子讲课说明他没记住内容,自己都记不住又怎能指望学生记住呢?正是出于这样的要求,每一次90分钟的课堂教学,无论是《纲要》课程,还是《毛中特》课程,他都能摆脱教材的束缚,自信地欣赏着讲台边的每一道风景。

    精心准备的不只是讲稿。每学期开课前,代先祥都会认真地检查一遍点名册,找出学生名字中的生僻字。他把这项工作称之为“扫雷”。在课堂上念错学生的名字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有时甚至会引来一片嘘声。学生的名字中难免有雷区,代先祥就拿着新华字典,在这些生僻的字后面注音,遇到多音字时,他会先和学生确认一下,再读出名字。对于一些有特点的名字,他也总会揣摩下其中的意味。在代先祥的点名经历中,一些冷僻的名字被准确读出时,与响亮的应答声相伴随的往往是学生们齐声的惊呼和赞叹。点到一个叫“子衿”的学生,代先祥就顺口念出《诗经》中的名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遇到名字里含“恪”的学生,代先祥常会夸赞一句“和史学大师陈寅恪”同名。有个学生名字中有“葳蕤”两字,代先祥念完后,就问是不是出自张九龄的《感遇》“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两句。结果学生不仅激动地点头称是,下课还开心地找到老师,说这是她的名字在课堂第一次被读对。没有人希望自己的名字被读错,读对别人的名字也是一种尊重。与耗时费力的备课相比,备学生的名字绝对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举手之劳就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的时代,教师要站好讲台,给学生一碗水,不能只满足于一桶水的容量,教师应当是一条流动的河。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代先祥总是以一颗谦卑的心完善自我。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科研是根,教学是叶,科研的根深才会有教学的叶茂。在夯实教学基本功的同时,代先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科研上。五年来,他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10篇,其中一篇党建文章荣获安徽教育厅庆祝建党90周年征文一等奖。主持省级课题两项,校级课题一项。持续深入的科研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给讲台注入了更多的活力。

    讲台上的压力和讲台下的努力,让代先祥获得了讲台上下的认可。他连续数学期获得院部“学生教学测评满意奖”,多次年终考核优秀,2013年9月被评为校优秀教师。但荣誉的厚度并没有改变他对讲台敬畏的程度,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让他常怀敬畏之心。

 

上一条:思政部8名教师参加2014年全省高校思政理论课骨干教师培训

下一条:思政部召开教职工大会布置期末考试工作